便攜濁度檢測儀因攜帶方便、操作簡單,在水質監測、工業生產等領域應用廣泛。然而,在實際使用過程中,用戶常常會陷入一些誤區,影響檢測結果的準確性。 一、前期準備誤區
1、忽視儀器校準 便攜濁度檢測儀的校準是確保測量準確的關鍵步驟。但部分用戶覺得校準過程繁瑣,或者認為儀器新購入不久無需頻繁校準,從而忽略了定期校準。實際上,儀器在使用過程中,由于環境變化、零部件老化等因素,測量精度會逐漸下降。若不按時校準,檢測結果將與實際濁度值產生偏差,導致水質評估錯誤。正確的做法是按照儀器說明書的要求,定期使用標準濁度液對儀器進行校準。 2、采樣容器選擇不當
采樣容器的材質、清潔度等都會對水樣濁度產生影響。有些用戶隨意使用普通容器盛裝水樣,這些容器可能含有雜質、殘留物,或者其材質會與水樣發生反應,從而改變水樣的濁度。應選用專用的、經過清洗和消毒的采樣容器,確保容器內壁光滑、無雜質,避免對水樣造成污染。 二、測量操作誤區
1、測量時機把握不準 水樣的濁度會隨時間發生變化,如懸浮顆粒的沉降、微生物的生長等。部分用戶沒有考慮到這一點,在采樣后沒有及時進行測量,導致水樣狀態改變,測量結果不能真實反映采樣時的濁度情況。應在采樣后盡快進行測量,若無法立即測量,需根據水樣特性選擇合適的保存方法,并盡量縮短保存時間。 2、測量環境不達標
測量環境的溫度、濕度、光照等因素會對儀器性能和水樣濁度產生影響。一些用戶在強光直射、溫度過高或過低、濕度較大的環境中進行測量,這些不利條件可能導致儀器讀數不穩定,或者使水樣中的懸浮顆粒狀態發生改變。應選擇在溫度適宜、光線柔和、相對干燥的環境中進行測量,以減少外界因素對測量結果的干擾。 三、儀器維護誤區
1、清潔保養不足 使用后不及時清潔儀器,會導致儀器表面和內部殘留水樣、雜質等,不僅會影響儀器的外觀,還可能腐蝕儀器零部件,影響其性能和壽命。同時,傳感器作為濁度檢測的核心部件,若長期不清潔,表面會附著污垢,降低測量的靈敏度和準確性。每次使用后,都應按照說明書的要求,用干凈的軟布擦拭儀器表面,并對傳感器進行清潔和保養。 2、電池管理不善
便攜濁度檢測儀通常使用電池供電,若電池電量不足,會導致儀器工作不穩定,測量結果出現誤差。有些用戶不關注電池電量,等到儀器無法正常開機才更換電池,或者在電池長時間閑置后不進行充電維護,導致電池性能下降。應定期檢查電池電量,及時更換或充電,對于長期不使用的儀器,應取出電池,避免電池漏液損壞儀器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