臺式重金屬銀測定儀(常用原子吸收法或分光光度法)通過檢測樣品中銀離子的特征信號確定濃度,樣品中干擾物質(如有機物、共存離子、懸浮物)及銀的形態(如單質銀、硫化銀)會直接影響檢測精度。樣品處理需遵循 “完全溶解、消除干擾、保留全量銀” 原則,具體要求如下。 一、樣品保存與預處理基礎要求 1、取樣后即時處理 水樣需用聚乙烯瓶采集(避免玻璃容器溶出銀離子污染),取樣后立即加入硝酸(每升樣品加 5mL 濃硝酸),調節 pH 至<2(抑制微生物活性,防止銀離子沉淀),并標注酸化時間。若為固體樣品(如污泥、沉積物),需在 4℃以下冷藏保存(最長不超過 7 天),保存期間禁止反復凍融(避免銀形態變化)。 2、容器與工具預處理 所有接觸樣品的容器(燒杯、移液管)需用 10% 硝酸浸泡 24 小時,再用純水沖洗 3 次(去除表面吸附的銀離子)。研磨固體樣品時使用瑪瑙研缽(避免金屬研缽引入雜質),過濾需用 0.45μm 硝酸纖維素濾膜(不吸附銀離子),禁止使用濾紙(纖維素會吸附銀)。 二、不同類型樣品的針對性處理 1、清澈水樣(如地表水、飲用水) 若樣品無懸浮物且有機物含量低(COD<50mg/L),可簡化處理:取 50mL 樣品于燒杯中,加入 2mL 硝酸 - 高氯酸混合液(體積比 3:1),置于電熱板上低溫加熱(80-100℃)至近干(剩余 1-2mL),冷卻后用 0.2% 硝酸定容至 25mL(維持酸性環境,防止銀離子水解)。處理后需檢查溶液是否澄清(若有沉淀,需補加硝酸重新消解)。 2、渾濁或含懸浮物水樣(如污水、廢水) 需先消解去除懸浮物:取 100mL 樣品,加入 5mL 硝酸,加熱至微沸(120℃),保持 30 分鐘(使懸浮物分散),再加入 3mL 過氧化氫(氧化還原性物質),繼續加熱至體積縮減至 20mL。冷卻后用中速定量濾紙過濾(過濾前用 2% 硝酸潤洗濾紙 3 次),濾液用 0.2% 硝酸定容至 50mL,記錄過濾損失(若濾渣有明顯顏色,需重新消解)。 3、含有機物或復雜基質樣品(如工業廢水、污泥) 需采用全消解流程:固體樣品先研磨過 100 目篩,稱取 0.5g(精確至 0.0001g)于聚四氟乙烯消解罐中,加入 10mL 硝酸 - 氫氟酸混合液(體積比 5:1),密封后進行微波消解(升溫至 180℃,保持 20 分鐘)。冷卻后打開罐蓋,加入 2mL 高氯酸,加熱趕酸至白煙冒盡(去除氟離子,避免腐蝕儀器),殘留液用 0.2% 硝酸溶解并定容至 25mL。若樣品含硫化物(如印染廢水),需先加入 5mL 硫酸亞鐵溶液(還原硫化銀為可溶態),再進行消解。 三、干擾消除與純度控制 1、共存離子干擾處理 當樣品含高濃度氯離子(>1000mg/L)時,會與銀離子形成氯化銀沉淀,需加入硝酸銨(每 100mL 樣品加 1g),通過氯離子與銨根離子結合消除干擾。若存在銅、鉛等共存重金屬(濃度超過銀 10 倍以上),需加入乙二胺四乙酸二鈉(EDTA)溶液(0.1mol/L),絡合共存離子(EDTA 與銀的絡合能力弱,不影響檢測)。 2、有機物與膠體去除 對于含油脂或表面活性劑的樣品,消解前需加入 3mL 正己烷(萃取去除油脂),振蕩分層后棄去上層有機相(避免有機物在檢測時產生背景吸收)。若處理后溶液仍有顏色(如淺黃色),需加入 0.5mL 高錳酸鉀溶液(0.1mol/L),加熱至褪色(氧化殘留有機物),再滴加過氧化氫去除過量高錳酸鉀(至溶液無色)。 四、定容與檢測前準備 1、定容與均勻性控制 消解后的樣品需用 0.2% 硝酸定容(保持與標準溶液基質一致),定容時需多次顛倒搖勻(至少 10 次),避免局部濃度不均。若定容后有微小沉淀(如硫酸鹽),需用 0.22μm 濾膜過濾(過濾前用少量樣品潤洗濾膜),并在記錄中注明 “過濾處理”(需驗證濾膜是否吸附銀,可做平行實驗)。 2、檢測前狀態檢查 上機前需測量樣品溫度(需與室溫一致,溫差<2℃,避免溫度影響霧化效率),若為原子吸收法,需檢查溶液是否有氣泡(可靜置 5 分鐘或超聲脫氣)。每處理 10 個樣品需做空白實驗(用 0.2% 硝酸按相同流程處理),空白值需<方法檢出限的 1/3(如檢出限 0.01mg/L,空白需<0.003mg/L),否則需重新檢查容器污染情況。 五、特殊樣品處理注意事項 1、高鹽樣品(如海水) 需稀釋后處理(稀釋倍數確保鹽濃度<1%),稀釋用 0.2% 硝酸(避免基質差異),并加入銫鹽(終濃度 0.1%)抑制電離干擾。消解時延長趕酸時間(至溶液體積<5mL),減少鹽分殘留。 2、含銀單質的樣品(如電鍍廢水) 需加入 3mL 過氧化氫(30%)和 2mL 硝酸,加熱至單質銀完全溶解(溶液呈無色透明),若有黑色殘渣,需補加硝酸 - 鹽酸混合液(體積比 1:3),直至溶解完全(防止單質銀未檢出導致結果偏低)。 樣品處理的核心是 “讓所有形態的銀轉化為可檢測的銀離子,同時去除干擾物質”。處理不當(如消解不完全、干擾未消除)會導致結果偏差超過 10%,而過度處理(如過量使用試劑)可能引入污染。通過規范流程,可使銀的回收率保持在 90%-110% 之間,滿足檢測精度要求。
|